在“健康中國2030”指導下,“控糖飲食”“低GI(血糖生成指數)飲食”等多種新潮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專家學者的大力倡導下,已越來越被大眾所熟知。同時,標榜“低GI概念”等代餐餅干、糕點等充斥著各大電商平臺,但有健康管理需求的消費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群體,對于如何分辨市面上所售低GI產品的真假,仍需要更多的指導和教育。
基于這樣的背景,《消費者報道》采訪了國內權威的食物GI測試機構和專家,走訪調研多家生產商,并對市面上多款產品進行了測評。經調查發現,選購時需參考權威機構測試報告方可“避坑”,且對于有體重管理需求的人群來說,“輕斷食+低GI飲食”的方式更科學有效。而針對糖年病患者提出一些低GI餅干糕點不太好吃的問題,口感更佳的低GI米面類產品已推出市場。
GI食品認證有嚴格標準
GI值≤55屬于“低GI食物”
據了解,科學家用血糖生成指數(GI值)來代表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程度。白砂糖、葡萄糖、麥芽糖、淀粉、大米飯、面條、油條、白面饅頭等屬于高GI食物,可以迅速升高血糖;相反,蘋果、西紅柿、豆腐等則是低GI食物。合理食用低GI產品可以有效管理血糖和體重,但面對強大的需求,消費者卻遇上低GI食品如何評判、如何選購等難題。
接受采訪的低GI食品生產商表示,普通消費者可以先通過產品品類初步判斷,如果是奶制品,低GI的可能性較大;如果是月餅、米飯、麥片等產品,要實現低GI難度很大。消費者可留意所購產品是否具有權威報告和數據,具體做法是在產品詳情頁查看有否權威的第三方測試機構出具的血糖生成指數報告,選購時也可以要求商家提供相關報告。
GI測試權威機構——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專家柳嘉博士介紹,國內目前有《低GI食品認證實施規則》和《低GI食品認證標志》,并且在國家認監委完成了正式備案,具有法律效力。“在沒有第三方專業測試機構檢測認證的情況下就宣稱‘低GI’,是屬于違規行為。”
根據規定,通過“低GI產品認證”的產品,可以在包裝、標簽、廣告、宣傳、說明書等使用“低GI產品認證標志”,以證明該食品通過了低GI產品認證。
圖源:GI營養工作室
國內目前可進行食物GI測試的機構有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江南大學等,測試機構要嚴格根據行業標準WS/T 652-2019《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測試方法》中的要求進行GI測試。據標準規定,GI值≤55的食物屬于“低GI食物”,介于55~70之間的屬于“中GI食物”,70以上的屬于“高GI食物”。
健康飲食:既要低GI,也要均衡營養
目前許多代餐食品都存在營養“缺陷”,即缺少蛋白質和膳食纖維,這可能導致消費者會以“不健康”的方式減重。“蛋白質是合成肌肉和提高運動表現的關鍵營養物質,同時能維持飽腹感從而減少能量攝入。”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專家韓曉峰博士指出。
他同時表示,膳食纖維攝入量不足,不利于刺激腸道蠕動,加上食物攝入量減少,食物殘渣變少,更容易引起便秘。因此,高蛋白質和高膳食纖維的食品對有體重管理需求的人群比較重要。具體來看,《GB 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膳食纖維含量≥6g/100g的食物為“高膳食纖維食物”,蛋白質含量≥12g/100g的食物為“高蛋白食物”。
消費者報道記者調研了市面上眾多主打“低GI”概念的食品,以“綠瘦悠纖沛復合谷物固體飲料”為例,經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GI國際聯合研究與測試實驗室嚴格的臨床測試,“綠瘦悠纖沛復合谷物固體飲料(普通型)”的GI值為53,屬于“低GI食物”。同時,經第三方測試顯示,“綠瘦悠纖沛復合谷物固體飲料(普通型)”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含量都達到“高蛋白質食物”和“高膳食纖維食物”的標準。
“雙高”的特點得益于這款產品使用了谷物粉、大豆分離蛋白、木糖醇、菊粉、抗性糊精等富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主要原料,同時輔以白蕓豆粉、圓苞車前子殼粉、魔芋粉等“抗饑餓”成分。
部分代餐食品容易引起營養不良的另一個原因是,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考慮到這點,“綠瘦悠纖沛復合谷物固體飲料(普通型)”從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全覆蓋的角度,一同推出了加強版產品——“綠瘦悠纖沛復合谷物固體飲料(強化型)”。
綠瘦悠纖沛復合谷物固體飲料
“綠瘦悠纖沛復合谷物固體飲料(強化型)”補充了維生素A、D、C以及鈣、鐵、鋅等礦物質。同時它也經過了低GI產品認證,臨床測試顯示,它的GI值只有42,較普通型產品下降了21%。
“輕斷食”與“低GI”結合
科學有效管理體重
“輕斷食”也是體重管理中十分流行且有效的一種方式。
輕斷食也稱間歇性斷食,間歇性斷食需要在兩餐間留出長長的間隔期,可以一周一次或兩次。“間歇性斷食有很多衍生,常見的是5:2模式,即1周內5天正常進食,其他2天(非連續)則攝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約500 kcal/d,男性600 kcal/d)的飲食模式。”韓曉峰博士指出。
而低GI食物具有低能量、高膳食纖維的特性,可使胃腸道容受性舒張,增加飽腹感,有利于降低總能量攝入,并且低GI飲食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減少血糖波動、胰島素分泌的速度和數量,從而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島素應答。
在限制熱量攝入的前提下,堅持低GI飲食有助于減脂,因此“將‘輕斷食’和‘低GI’結合起來是一種更加科學合理的體重控制方法,這也是某些產品,比如綠瘦悠纖沛復合谷物固體飲料所采用的。”壹健康集團健康研究院研發副總監關天竹表示。
她解釋,在自由飲食的5天里,用1袋普通型產品和200g果蔬來代替最容易能量堆積導致肥胖的晚餐,白天也可以增加水果進行使用,優化膳食結構,避免了胡吃海喝,達到平穩持續減重的效果。
強化型產品則是代替一天的飲食,因此營養方面比較全面,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都有。
在控制能量攝入的2天里,3餐均用強化型產品去代餐,血糖緩慢釋放,持久飽腹。滿足能量攝入要求,均衡營養,促進脂肪代謝,快速減重。
當然,體重管理是一個長線且分階段的工作,甚至是一輩子都需要干的事情,如果決定開始,就要堅持下去。
“科學減肥,能量負平衡是關鍵,即消耗的能量要高于攝入的能量,在這一基本原則下,還要注意均衡飲食和適量的體力活動。”關天竹提醒。
實際上,食物的GI值反映的是食物升血糖的快慢,可作為我們選擇食物的一個標準,攝入過多的低GI食物仍然會導致攝入的能量超標,從而引起能量過剩。
科學減肥,不能依靠單一類產品,還要“管住嘴,邁開腿”,科學合理的膳食營養干預結合運動干預是目前國際公認最有效、最安全的減肥方法。
低GI食品口味較差?
新研發米面類產品“大有可為”
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1.4億人,比10年前增加了5000萬,糖尿病人群的激增也讓市面上出現了許多控糖食品,但是很多人對普遍口感粗糙的低GI食物有點抗拒。“傳統的控糖食品有雜糧餅干、玉米面窩頭等富含膳食纖維,往往口感比較粗糙,對胃腸道的要求較高,難以堅持。”柳嘉博士指出,“現在大力發展的低GI米面類產品,對原料進行科學配比,營養豐富,并且口感好易消化。”
壹健康集團綠瘦品牌產品部總監林婉湄表示,隨著加工技術的進步,現在的低GI米面類產品可做成面包、餅干、方便面、沖泡型米飯、自熱火鍋米飯等多種形式,開袋即食或沖泡即食,增加食用的方便性。
“低GI米面類產品可通過配方、工藝等方式調整產品的成分、風味、口感,解決傳統雜糧難吃、難消耗等痛點,讓低GI米面類產品成為真正的‘主食’。”林婉湄解釋到。
柳嘉博士認為,低GI米面類產品,除了糖尿病人,也是血脂異常人群、減肥人群和有皮膚健康問題人群的首選食物,也同樣是健康人群每天可以搭配食用的最佳食物。
為迎合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與壹健康集團也聯合推出了一系列的低GI米面類產品。這一系列的低GI米面類產品具有權威機構背書,由國家級權威食品研發機構研發,而且產品GI值是由中國區唯一一家經澳大利亞GI基金會認證的國際GI實驗室進行測定,若使用的是國際ISO 標準,測試結果可以與國際互認。
并且,該系列的低GI米面類產品通過低GI功能原料篩選、產品創制、產品智能感官仿生與功能評價的系列研發流程,產品具備營養全面、口感好的多種優勢,是應用于日常血糖管理的上佳選擇。
實際上,中食院與壹健康集團在低GI的合作近年來捷報頻傳,雙方合作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人員培訓方面,中食院對壹健康相關工作人員進行GI專業技術培訓,提升人員GI方面服務能力。
在產品研發方面,雙方共同研發了多款低GI食品,包括2款復合蛋白谷物棒、低GI堅果棒、低GI藜麥粥、降GI壓片等產品,合作在研的產品有低GI方便米飯和低GI沖泡面等。
另外,雙方在科學技術獎的申報、GI團體標準的制定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雙方合作《低GI食品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廣》獲得2022“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據悉,未來3年,中食院與壹健康集團將繼續在低GI產品及原料研制、知識產權申請、低GI食品標準起草、科研課題申報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本 期 專 家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YOU MAY ALSO WANT TO SEE
請點擊微信右上角的“+”,使用掃一掃
即可將文章分享給朋友